“国培计划”顺应“20年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时代要求,给广大农村一线教师久旱的心田下了一场及时雨,使人倍感“解渴”。我这次也有幸参加了由淮北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小学语文“教学能手”研修项目学习,非常兴奋,兴奋之余,更感责任重大。回首这三个月的研修学习,我们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上课、交流、写反思。专家们的每一堂讲座无不给我深刻的启发,让我在教学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影子学校为期一个月的实践研修,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领悟,进而内化学过的理论知识,促进我们实际的教学技能的形成和巩固。经过这三个月的研修学习,本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收获:
一、全新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新”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中心”、“两性质”、“三维度”,即语文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国培”专家深入浅出的讲析诠释无不紧扣新课标理念,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学习后无不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富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国培”学习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小学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以及内容的特点,为科学施教找到了“指南针”。小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国培”专家各自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理论结合实例,既注重了“言传”又注重“身教”,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学段、内容的特征,为我们深入文体探究,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
二、为学习设计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这次参加“国培”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找到了落实这一理念的抓手。
其一是分析学情。要做到为学习设计教学,首先得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这种学情的分析不是笼统的简单的班级情况分析,而应是针对性很强的有关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分析。比如:学习具体文本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对文本的困惑点、兴奋点等。理想的学情分析是对文本内容学习的学情分析。听了王荣生教授的报告,加上备课,说课、听课等实践活动,我越来越觉得之前的教学实践中,“分析学情”这方面,我做得比较粗疏,而且没有章法。这次培训不仅增强了我备课中要分析学情的意识,而且还使我掌握了分析学情一些方法。
其二是改善教学策略。如何引领学生到达想去的地方,这就是“导向目标”的过程,有赖于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说实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很少会考虑这节课自己要用到哪些教学策略,为什么要用这些策略。我们往往凭经验操作的比较多,在影子学校实践研修阶段,各个学习小组呈现了教学内容不同的五节汇报课以及课后的评课,让我们有了反思课堂的意识,而吴忠豪教授的国际视野下的课堂诊断方法,尤为让我们感触颇深。淮北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德华老师每点评一堂课基本上就给我们介绍了一两种教学策略,并告诉我们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哪些教学目标或意图。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增强了有效运用教学策略的意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来有效解决课堂的实际问题。
三、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怎么教”则是指教学方法的设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着眼于“怎么教”,考虑最多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课上得如何精彩,包括我们国培班的学员老师展示的课例也不乏这种现象。在这次实践研修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分明地感受到语文这一叶扁舟装载的负荷实在太多了,是语文教学不能承受之重。
专家们的讲座以及评课,让我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一观点印象深刻。我想语文教师只有重视“教什么”才会深入教材,钻研教材,才会“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垫脚石,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起点,而课堂的教学艺术只是“催化剂”。我们要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开拓,教学生一辈子受用的东西,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至于怎么教的问题,有句话叫“教无定法”,我的理解是适合学生的就是好的。
四、走向研究,刷亮我们的职业生活
我们教师是专业人士,我们要学会用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那么,我们教师就可有效地将个人的专业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在实践创新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的草根性理论,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反省于提高自身的基础。这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只有富有专业精神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造就出富有个性和特长的多方面的人才,这正是我一个教师的追求和不懈奋斗的目标。
三个月的培训学习已经结束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给我们留下了努力的方向……,我将带着在这三个月中的所学所得重新踏上教育教学的征程。